本次直播課邀請青年作家叢上峻老師與紅丹丹直播小組前往孟杰盲校,就主題“如何與孤獨相處”來與全國盲生共同交流分享。
我校盲教部積極組織學生參與線上直播活動,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學生們精彩又真誠的感受吧!
1
文 | 陳曉 安慶市特殊教育學校盲九年級
孤獨與成長
花香鳥鳴不止,微風暖陽不燥。隨著微風的輕拂,再一次送來了第6次令人期待的閱讀直播課。
這一次的直播課主題,讓我不禁陷入深思,享受孤獨。
孤獨是什么?孤獨是一杯苦澀的茶,是一條冗長的路,是一只會使用黑色魔法的小精靈。
我討厭苦的味道,討厭漫長的路,討厭黑色的小精靈,所以我討厭孤獨。
我喜歡熱鬧。像依靠大樹的小樹,像甜甜的糖果,像歡樂的游樂場,這些我都喜歡,喜歡月亮邊有星星環(huán)繞。
可是,為什么越長大越孤單呢?
我要一個人坐在桌前寫作業(yè),要一個人走完一條很長的路,要一個人做所有的事情。
我是害怕孤獨的,可孤獨著、孤獨著,我就慢慢習慣了。
我開始凝神靜氣地去品茶,享受著苦澀的味道在口齒間散開,香醇的氣息纏繞。
我會心平氣和地走完一條路,享受著周邊或吵或靜的聲音,不會再急躁。
我接受黑色小精靈的魔法,讓它給我?guī)砥虒庫o,讓我天馬行空的想象,在腦海中不停的發(fā)散。
原來孤獨沒有那么可怕,原來孤獨不讓人討厭。
它是每個人都需要經(jīng)歷的一段過程,它是一種成長的象征,它是經(jīng)歷過所有事情后學會的沉淀,我稱之為這段時間是扎根。
小樹需要大樹的支撐,要經(jīng)歷風吹日曬,要體驗狂風暴雨或微風暖陽。
因為小樹需要自己成長,而大樹其實也是小樹,只不過它學會了扎根,學會了成長。像是溪水里的鵝卵石,被一遍遍洗滌,露出光滑的模樣。
后來,我明白了,原來孤獨不叫孤獨,它叫扎根,叫成長。
2
文 | 程瑞熙 安慶市特殊教育學校盲七年級
享受孤獨
在這個喧囂的世界里,人們往往害怕孤獨,將其視為一種難以承受的負擔。然而,我卻在孤獨中找到了別樣的寧靜與自由。
孤獨不是被遺棄的寂寞,而是一種自我選擇的獨處。它讓我有機會深入地了解自己,審視內(nèi)心的聲音。
我享受那些安靜的時刻,可以沉浸在書籍的海洋里,或是在畫布上揮灑自己的情感。這些時刻,沒有人打擾,沒有外界的嘈雜,只有心靈與靈魂的對話。
在孤獨中,我學會了獨立思考。我開始質(zhì)疑常規(guī),探索未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見解。這種能力使我在生活中變得更加堅強和自信,不再輕易被他人的意見所左右。
更重要的是,孤獨讓我學會了欣賞生活中的小事。
一次獨自散步,一場與自己的對話,甚至是一杯熱茶的溫暖,都成為我珍貴的記憶。它們雖簡單,卻讓我感到滿足和幸福。
孤獨并不意味著孤立無援。相反,它給了我空間去成長,去創(chuàng)造,去感受生活的美好。
在孤獨中,我找到了真正的自我,一個不受外界干擾,能夠自由呼吸的自我。
因此,我珍惜孤獨帶來的每一刻。在這個快節(jié)奏的時代,讓我們不要忘記,孤獨同樣是一種美麗的存在。
3
文 | 張灝瀚 安慶市特殊教育學校盲七年級
觀看了主題為“如何與孤獨相處”的直播后,我感觸頗深。
直播中,嘉賓老師分享了孤獨不僅是一種普遍的人類情感,也是成長和自我發(fā)現(xiàn)的重要時刻。
他們提到,在孤獨時,我們可以通過閱讀、寫作、藝術(shù)創(chuàng)作等方式來豐富內(nèi)心世界,并將孤獨轉(zhuǎn)化為一種積極的力量。
我從中學到了幾個應對孤獨的策略:一是接受孤獨的存在,不將其視為敵人;
二是利用孤獨的時間進行自我提升,比如學習新技能或深入思考;
三是保持與他人的聯(lián)系,哪怕是通過社交媒體或電話,以維持社交的溫度。
這場直播讓我意識到,孤獨不是孤立無援的狀態(tài),而是一個可以自我充電和反思的寶貴機會。
我開始更加珍視那些獨處的時刻,并嘗試將它們轉(zhuǎn)化為推動個人成長的動力。
感謝這次直播,它不僅提供了應對孤獨的方法,更讓我對孤獨有了全新的認識。